首页
笔记
分类
Toggle navigation
更多 >
学历考试试题
hot
初中数学试题
new
高中数学试题
初中化学试题
初中物理试题
初中语文试题
初中地理试题
初中英语试题
您所在的当前位置:
高中历史试题
1
“先生挺生其间,砥柱于革命中流,启后承先,涤新淘旧,扬民族大义,决将再造乾坤,四十余年,殚心瘁力,誓以青天白日,满地红旗,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,要为人间留正气。”这幅挽联是纪念 A.李四光 B.孙中山 C.毛泽东 D.邓小平
2
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,其思想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( ) A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传统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
3
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处理印度事务的国务大臣在1917年宣布,政府的政策是“逐步建立自治机构”和增加负责岗位上的印度人,但随着战争的结束,人们日益清楚看出,这样的改革将缓慢得难以忍受。……镇压代替了缓慢的自治进程,终于导致1919年达到顶点的阿姆利则血案。 材料二 甘地多次发起进一步抵制英国货的运动,这些运动抓住了群众的情绪,有助于吸引更多追随者。他号召印度人只穿用他们自己的传统手工布做的衣服,只要可能就自己用棉花纺纱织布,纺车成了与5000年印度历史联系的民族主义象征。 材料三 在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中,甘地精选了2500名志愿者步行向丹地盐场进军,这些赤手空拳的志愿者面对殖民者的警棍和铁棒,毫无惧色,一批人被打倒在地,另一批又挺身而上,仍保持着原来的队型。在第三次不合作运动中,不仅甘地和国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逮捕,而且还有大批民众陆续被捕入狱。仅在1941年上半年,被捕人数就达2万多,这些以甘地精神武装起来的“坚持真理者”,手持印度教经典《薄伽梵歌》,视死如归,脸不变色心不跳地走进监狱。 材料四 尼赫鲁在评论甘地时说:“我从未见到一个人具有比他更完美的正派和更坦率的真诚,也从未见到一个人比他更讨厌自私、傲慢、机会主义和个人野心。……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在他领导之下同他一道工作,是我们毕生最高的特殊荣幸;对我们来说,他代表着印度的精神和光荣。 ——材料一、二、四均引自(美)罗兹·墨菲《亚洲史》 (1)根据材料一,概括指出甘地领导的斗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掀起的?(4分) (2)结合材料二,分析甘地倡导的“土布运动”所起的历史作用。(4分) (3)结合材料三,指出甘地领导反英斗争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上的要求。(4分) (4)结合上述材料,指出甘地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?(4分)
4
鸦片战争中,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( ) A.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B.程朱理学压制反清、进步思想 C.乾嘉学派读书人绝口不谈政治 D.林则徐和魏源的倡导、呼吁
5
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“……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,‘适合世界之潮流,合乎人群之需要’……。”符合当时世界之潮流的是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③传播民主自由思想 ④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A.①②③ B.①②④ C.①③④ D.②③④
6
鸦片战争后,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,徐继畲所著的是( ) A.《康辅纪行》 B.《瀛环志略》 C.《四洲志》 D.《各国律例》
7
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】 马克思认为:“在经济学上是错误的东西,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。”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,又充满矛盾。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: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。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。由于曼彻斯特,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。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。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?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,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。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,我由衷地感到高兴。在该管辖区内,没有纺织厂。因此,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。 ——甘地《印度自治》 材料二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,……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,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。 ——止默《甘地论》 请回答: (1)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?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?(6分) (2)据材料二,甘地认为印度自治的中心是什么?(2分) (3)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,论证马克思的观点。(7分)
8
史学界有人认为: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,19世纪中期是“器物”变革时期,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“制度”变革时期,试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。分析促成“器物”变革到“制度”变革的因素,并说明“制度”变革的结局及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。
9
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共同主张是( ) ①创办新式学堂 ②鼓励建厂开矿 ③实行君主立宪 ④建设海军 A.①②③ B.②③④ C.①②④ D.①③④
10
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,其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,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。 ②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合众政府。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,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。 ④顾吾国之大患,莫大于武人之争雄。南与北如一丘之貉。 A.①②③④ B.①④③② C.②③①④ D.②③④①
1
2
3
4
5
6